新闻动态 News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
新闻动态
“林都 ”让伊春的名字更响亮 ----赵春华
发表时间:2018-06-21 09:56

早在赵春华经营山特品的******天起,她就把产品的质量看作是经营的生命。那是1994年的冬季,丈夫早逝,单位效益不景气,母亲和一双儿女需要供养,沉重的现实,使要强、能干的赵春华在经过痛苦的徘徊和冷静的思索之后,决定在经销山特产品的路上闯一闯。

下定决心之后,赵春华拿着从亲戚、朋友那借来的4000元在当时的伊春市场大棚里租下两个摊位,销售榛子、木耳和蘑菇。那时的市场大棚是用玻璃钢瓦围成的,夏天闷得如蒸笼;冬天,凛冽西北风得像刀子;脚下的水泥地总是湿漉漉的泥泞,彻骨的寒凉,站上一天,晚上回家赵春华累得连饭都吃不下。苦、累不说,还要忍受熟人诧异的眼光,流过多少泪,忍受多少讥讽,赵春华已无法用语言来形容,但她明白一点,要干好这行就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,决不能用次品、假品糊弄人。货真价实,诚实待客,使赵春华的生意十分红火,许多顾客指名就认赵家的货,有时她家没货,顾客宁可等上一两天。赵春华心里***清楚,自己的货之所以这么受顾客信赖,就是因为自己的货从来不掺假。而市场里有的经营者不仅嫌山货里叶、草、根等杂质增重不够还想方设法再加进去一些,可赵春华却把这些杂质挑得干干净净,这样一来,成本自然比别人高出很多,少挣不少,好心人劝她不要这样么傻,随大流吧,可赵春华认“死理”:“咱天生就没长坑人的心,所以也不能靠坑人挣昧良心的钱,那样即使富了心里也不踏实”。就是凭着这种劲,她的生意越做越好,销量越来越大。

随着销量的增加,赵春华需要不时地到林业局去大批量上货,整车的货拉回来,赵春华留下自己家需要的货,其余的她都上价均给其他同行,从不多赚同行一分钱。赵春华的大气、善良赢得了同行的尊敬和爱戴,她同行中的威望很高,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“大姐”。

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,虽然在伊春经营山特产品的业户已经很多,但所有山特产品都没有包装,全部是散货,这些用麻袋、丝袋盛装的山特产品犹如散堆在黑暗里的宝石缺少阳光的照亮。广泛的客户资源,丰富的经营经验使赵春华发现,仅限于用麻袋、丝袋盛装的山特产品,已不能满足各种消费群体的需求,得给山特产品进行包装,漂亮女也得有好衣裳。经过细心研究,赵春华发明把山特品放在塑料袋里,再在塑料袋里放入用钢笔写“蘑菇 伊春特产”、“黑木耳伊春特产”等字条,再用铁锯条将袋口封住,这就是伊春山特产品***早的包装,也就是这***早的包装,使赵春华的山特产品比其他同行卖的都火,她又一次在同行中领先一步,也是从那时起,赵春华开始明白:好产品需要包装,需要宣传。

渐渐的,同行也开始纷纷模仿赵春华,也在各自经营的山特产包装袋里放入纸条。人无我有,人有我新。这种简单黑白的“商标”在同行中广泛传播开来后,赵春华又开始一连串的大胆构想:能不能改成彩色的,带图案的,图案更明确的,能不能把图案印在包装袋上。这些想法使赵春华无比兴奋,伊春做不了,她就去省城。

多少年来,山特产品都是从大山里怎样采来就怎样卖,还从没有人想过要给山特产品进行漂亮的包装。而包装需要设计,需要注册商标,需要申请,需要办复杂手续需要投入许多钱。面对这一切,赵春华没有犹豫。要做就要做,是大森林赐予我们丰富的资源,我们也要还给大森林精美的回报。经过艰苦的奔波和大量的资金投入,赵春华终于在省城实现了把商标变成彩色的理想,那年是1996年。也就是从那时,极富经营天赋的赵春华有了注重产品商标、注重品牌的意识。 1997年,她把她经营的山特产品都注册上了“林都”牌。她经营的山特品也不再仅是榛子、木耳、蘑菇、猴头,又增加了松籽、山核桃;人参、灵芝、林蛙油、熊胆粉、蜂产品、鹿产品、植物花茶等几十个原生态森林产品品种,包装也由原来的包装袋发展到包装盒,礼品盒,又从礼品纸盒到礼品袋到礼品箱,琳琅满目,醒目的绿案弥散大森林气息。

随着经营品种的越来越多,规模的越来越大,赵春华已不满足小打小闹的个人经营,她要办公司,把产业做大。而办公司不仅需要对市场的把握力,还需要管理方法,经营模式。赵春华打起背包去了南方。在南方,她对市场进行了详尽的考察,走访了许多企业,认真学习管理方式,经营方法。她明白,企业要做强,产品要做好,需要辛勤努力,需要独特地域特色,更需要高品质,需要打品牌。

要做就做山特产品的龙头企业,从南方学艺归来的赵春华品牌意识更浓了,信心更足了,在市工商局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的同志的鼓励和帮助下,2000年,赵春华的林都山特产品成为我市的“知名商标”,2005年成为省“******商标”。 2007年,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食用菌产品质量抽查,“林都山特产”生产的两个“林都”牌产品全部达标,“林都”被评为深受消费都喜爱与信得过的品牌。

严格产品质量,对产品全程质量负责,是林都公司十年如一日一贯坚持的宗指,为了保障产品质量,维护消费者利益,公司不惜蒙受损失。在追求 质量和品牌的道路上,赵春华始终没有放弃追求。一次,一批压缩榛蘑,由于烘干不到位,两个月后有生虫现象,都说生虫子的蘑菇是好蘑菇,客户不在意,但林都公司却不肯有丝毫的违反产品质量行为,赵春华坚持将几万元的产品深填进十多平方米深的大坑里销毁。一次,国家安全部在林都公司订购1000份4000袋产品,产品交货期紧,利润低,又正赶上一年旺盛的销售季,林都公司没有降低产品质量,坚持全员加班加点,严把质量关,终于在春节前5天保质保量把产品按期送到,使客户深受感动,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产品信誉。

林都公司生产的山特产品,都是经工人精心挑选,产品质量在森林产品市场名列同行业之首。产品质量为林都公司赢得了市场,也铸就了品牌光芒,林都公司的产品通过了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”和“有机产品认证”, 成为消费者心中成为具有品质保证的信誉品牌。

如今的伊春市林都山特产品公司已发展为厂区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,350多亩配套种植基地,20余套大型压缩机、微波******机等先进机器设备,现代化的化验室,专业的质量检验队伍,几个省的省会城市建立分店,产品从野生食用菌、野生坚果发展到蜂产品、脱水蔬菜、山野果酒、鹿产品等八大系列200多个品种。今天的“林都山特产”已是一家集种植、采集、生产加工、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的生产销售公司,年生产能力1000吨,是黑龙江省地域的森林食品加工龙头企业。

2010年的哈洽会上,省委书记吉炳轩、市委书记许兆君、市长王爱文亲临林都公司展位,和赵春华谈产品,谈包装,给予关心和指导,各市直机关、企业、团体,到林都公司进行团购产品的单位络绎不绝。央视1套“朝闻天下”节目;市长王爱文在北京鸟巢“冬雪旅游闻发布会”上。

赵春华还不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,下一步她要进一步把产品做大做强,她想在北京等地建立山特产品销售中心,同时经营伊春的其他特色食品,使更多的人都认识伊春,认识伊春的山特产品,让伊春进一步走向全国,走向******。